在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的大势下,现金支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二维码热潮再掀波澜,国内支付市场格局正悄然变换。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行业深度洗牌,为继续站稳脚跟,在竞争中蓄力思变,以应付来自非银行机构的转型渗透带来的压力。
交易笔数,先败一阵
去年,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络支付笔数已被非银机构超越,据来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统计报告显示,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663.3亿笔,同比增长98.60%;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则是461.78亿笔,同比增长26.96%。
非银机构由于其覆盖的支付场景多,客户群面广,触发交易数量大,满足小额高频的客户交易需求,使其能在交易笔数这个维度对商业银行取得领先。
特别是在移动支付,非银机构的表现Zui为抢眼。微信、支付宝利用前期对市场的培育,把C端市场稳固占住,场景流量优势明显。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.51亿笔,同比增长143.47%,而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笔数为257.10亿笔,只有将近非银机构的四分之一。
业内认为,非银机构的大幅领先得益于线下场景的普及,而移动支付的兴起则是基于微信和支付宝的布局,始于出行中的高频场景;从前年起,开始实现高速增长,去年场景铺垫进一步加深,已经向B端拓展,服务层次更为广阔。
反观商业银行,在对场景的拓展过程中,只是在某一阶段推广下产品,虽然在产品创新和商业合作方面也做过一定的努力,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对市场培育方面所付出的力度不大,只能把线下场景的份额拱手相让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微信和支付宝通过给予商户、代理商、聚合支付团队大额补贴,以费率高低为代价,跑马圈地,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寻到场景切入点。
所幸的是,银行的主要盈利点是在存、贷、汇,以及大额收单,移动支付并非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。交易分为很多部分,银行在大额转账和线下收单的交易的体量依然庞大,暂时领先。
抱团取暖
支付,作为金融活动的“起点”和“终点”,对于商业银行而言,对这一块市场空间的寻求也很迫切。但是,微信和支付宝的场景在衣食住行方面对市场占领,哪还找得到漏网之鱼,只有想不到,没有“扫”不到。截至去年年底,市面上223家支付机构共有分公司共1471家,旗下的网络支付业务、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受理业务实现国内所有地级市全覆盖。
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,商业银行若继续单打独斗,势必成效甚微,合作、合力才是唯一出路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政策研究与宣传部主任陆强华先生说:“整合资源,通过收购、协同、联盟等多种形式,实现业务的增进。抱团取暖是未来产业整合的先兆。”
要么与银联“抱团取暖”,加入银联二维码支付大军;要么就是与非银机构合作,通过其已有的线下市场布局,推广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,取其精华以达事半功倍之效。不久前,建行与支付宝达成的战略合作,打通信用体系,将实现支付宝和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。
聚合支付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,更是引起不少商业银行付诸行动。可见,聚合支付已经悄然成为今后支付领域的主流趋势之一,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,通过聚合的服务模式,促进共同发展。
而对于非银机构而言,选择与银行合作也大有裨益。银行拥有众多优质商户资源,可以进一步帮助非银机构拓展线下场景布局,而且还可以借助银行的风控系统、物理网点等资源。在此基础上,数据的收集和利用,征信方面的商业模式发掘等更多增值服务,更是未来更深层次合作的建设重点。
聚合支付:http://www.dzq.com
- 聚合支付未来发展前景 2017-07-14
- 聚合支付是什么?你了解聚合支付吗? 2017-07-13
- 聚合支付:移动互联网的“隐形金币” 2017-07-12
- 移动支付有哪些优点呢? 2017-07-11
- 如何选择聚合支付服务商? 2017-07-08
- 聚合支付的营销模式浅谈 2017-07-07
- 下一个风口:聚合支付!你要做一只会飞的猪吗? 2017-07-06
- 聚合支付:银行业大举发力布局“聚合支付” 2017-07-05
- 聚合支付:银行借道发力聚合支付 2017-07-04